媒体:纠正“幼儿园小学化”,还需逐级化解压力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驹

11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出台的学前教育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将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继续深入开展清理整治,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办园行为。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将小学的教学和评价体系移植到幼儿园里,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就学习小学知识,接受相应考核。一些幼儿园配置所谓“幼小衔接班”,甚至展开考试,成为“小学化”的重要标志。本该在幼儿园度过无忧无虑时光的孩子们,过早背负起沉重的课业负担,是典型的拔苗助长,不仅有损幼儿身心,也违背教育规律。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推出新规,叫停幼儿园“小学化”。2018年7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2015年11月,教育部表示,将严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只是,多年下来,这一现象依然存在。11月10日媒体报道,有上海家长发帖称,在某幼儿园家委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并分享了班型、课程以及收费标准等。不少网友表示震惊,“幼儿园已经卷出了新高度”。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何以生生不息?这是一个多重因素促成的问题。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信奉“多学”“早学”“抢学”理论,不少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为了应对招生竞争,迎合家长心理,主动“小学化”。更大的问题是,一些小学特别是名校招生时要求过高,压根不选零基础的幼儿,“倒逼”家长和幼儿园不敢输在已经大幅提升的“起跑线”上,想方设法给幼儿“加码”。这种氛围下,幼儿园“小学化”呈现出恶性循环之势,裹挟着幼儿、家长一同疯狂前进。

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既要重点解决明面上的问题,把那些明目张胆开设的种种“幼小衔接班”“理科班”给取消掉,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更要坚持源头治理意识,坚决反对“小学从二年级开始”等怪相,让孩子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公平理性的机制中进入小学阶段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从二年级开始”等现象客观反映出“应试教育指挥棒”对于小学阶段的“压迫感”。小学阶段学科知识难度的提高所带来的压力,当然也会分解到小学对幼儿的选拔和引导层面。因此,我们也不能把账全算给“小学”。显然,“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和“幼儿园小学化”的源头是一样的。

坚持全面治理、逐级化解压力,成为深层次治理纠正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既要推崇和落实以人为本、由易到难的教育理念,反对各种无序“加压”,也要从技术层面做出改变。

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初中启用新修订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在语文教材修订中,注重加强幼小衔接,调整了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设计,以降低教材难度。这一举措,体现出育人为本、素养导向。无疑,让教学进度和难度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保持合理的学习坡度,有助于释解各个教学阶段的过度压力,逐步把过早迈出的脚步收回来,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