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从李德仁院士善举里读懂“大学之大”

11月17日,第一届时空智能国际研讨会暨李德仁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上,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两度登台捐资,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中的500万元捐给武大“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300万元捐给武大“朱裕璧医学奖”。当天两项基金合计获捐金额达1100万元。

看到85岁的李德仁院士两度登台,毫无保留地将800万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悉数捐出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功高德昭的李老,真不愧为两院院士,真不愧为大师!

说李老功高,那是因为他以85岁的高龄,依旧带领着科研攻关团队,日夜奔忙在我国科研第一线,攻克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研发了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一举捧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说李老德昭,那是因为他面对国家发给他的800万元奖金,不仅自己分文不取,而且也没有留给子孙分毫,而是全数捐给了武汉大学,捐给了国家的科研创新和医学研究事业。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科学家献身国家科研事业的纯粹性,看到一位优秀科学家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和慎终如始的报国初心。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李德仁院士在武汉大学作了题为《爱我中华,科技报国》的专题报告。报告里,他回顾了人生成长“三条路”——从德国留学到学成归来决心报效祖国的留学之路;带领团队专注于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创新之路;进一步增强我国空天信息科技实力的未来之路。耄耋之年,他在讲台上一站就是1个多小时,向在场数青年学子诠释“科技报国”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这一堂现身说法的报告课,令在场学生无不动容。

有人当场说,山水一程,三生有幸,能在这么美的校园,遇到这么好的教授,真的是非常幸福。

是的!李德仁院士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向武汉大学的青年学子们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大师,什么是大先生,什么是真正的大学。

90多年前,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老一辈教育家对“大学之大”的殷殷期待,穿越90年的历史时空,李德仁院士用大学教授最美的样子,完美地回应了这份期待。

在李德仁院士带动下,当天武大两项基金合计获得捐款金额达1100万元。更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武汉大学校友捐赠连续多年雄踞国内高校捐赠榜前列,武大校友雷军以13亿元的单笔捐赠额,创下全国高校校友个人现金捐赠的最高记录。人们常常会问,武汉大学的校友为什么那么爱捐款?

这个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回答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捐款的校友中,一定有李德仁院士的学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孝武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