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 知道什么是“投龙”吗?
在龙年的尾声,12月1日,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手筹办的“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亮相。
什么是投龙?本次展览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祝挺给出了解释——投龙,是将写有谢罪、祈愿的文简,与金龙、金钮、玉璧等仪式性器物用青丝捆扎,一并投入山川之中的仪式,又称“投龙璧”“投龙简”“投龙仪”。
投龙源自中国商周至秦汉的山川祭祀和盟誓仪式,经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整理、改革和发展形成。在古代祭祀投埋简册和早期道教“三官手书”仪式性文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担当神圣信使职责的“龙”。龙被认为是将祈愿文书送达神灵的关键环节。
投龙的最早记录出现于东晋时期,南朝梁时已出现为国家举行的投龙仪式。在推崇道教的唐代,投龙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仪典,制定了标准的仪式,并为后世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出土文物。就考古所见,五代吴越国是举行投龙最频繁的地方政权。
宋代继承了投龙的传统,在北宋初达到高峰,其后又进一步规范了投龙的场所。金、元、明时期,投龙同样是重要的国家仪典。中国古代的官方投龙活动,结束于明代。
投龙集中体现了中国上古以来的龙、玉、山川、告盟等传统信仰和崇拜,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特有的山川祭祀形式,并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良好祝愿,符合当代中国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本次展览由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担任总顾问,学术团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各研究机构。展览分为“山川有灵——先秦秦汉的山川祭祀”“告盟天地——晋唐之际投龙的出现和兴起”“保安宗社——宋明之际的投龙”“澄怀观道——山水中的文人传统”四个单元。
李零说,“这是一次考古、文物、艺术、思想相结合的尝试,希望广大观众喜欢它,在此感受山川的壮丽雄浑,在此体悟古人的神思飘渺,从中学到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
展品汇集了中国历代山川祭祀和投龙仪式文物,共计约230件(组),分别来自全国40家收藏单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展品为首次公开。
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 时间:即日-2025年3月2日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