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专业将走向何方?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专业将走向何方?

国内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在宁探讨怎样“拥抱数字化”

南报网讯(记者李花通讯员朱琳张伊桐)在AI翻译软件风靡的当下,出国旅行、浏览外文网站,甚至处理国际业务,只需轻轻一点,就能瞬间跨越语言障碍。数字化时代,外语专业的学生“路在何方”?11月29日—30日,“数字化时代跨学科研究与发展”2024年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举办,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跨学科路径和方案。

“不惧数字化,拥抱数字化”成为与会学者的共识。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金铨教授指出,在大语言模型时代,要构建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桥梁和通道,从语言形式和语义两方面探讨计算语言学方法对翻译研究的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多元技能的全球公民,而非单一的“翻译机器”。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孟祥春教授表示,数字时代的翻译需要创新和应变能力,比如,一位外语专业出身的翻译,在国际会议上翻译,不仅传递了字面意思,还精准捕捉了文化差异中的微妙之处,这种对情感与文化的深刻理解,是AI无法轻易取代的。

“其实,公众对外语专业理解得过于单一,外语专业学生不仅掌握语言技能,还深入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学、社会结构等。”东南大学外语学院王育平教授说。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陈世华教授表示,如今的学科发展需要“融合”,单打独斗的专业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学和相关国情,还要学习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生还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学习外国文学、法律、医学等。“我们的毕业生去外贸企业,除了语言优势外,实际上沟通能力更被看重,而背后就是思想研究、情感表达和文学修辞方式等方面的深耕。”陈世华说。

南工大研究生院院长潘勇表示,外语专业会在科技的推动下焕发新的活力。当下,我们要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助力外语学科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跨学科视野和全球化思维的高层次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