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冰雪经济”成色更足
□张文婷
随着天气转冷,各地冰雪季火热开启。北京的什刹海溜冰、内蒙古的冰雪那达慕、吉林的查干湖冬捕、新疆阿勒泰毛皮板滑雪等冰雪旅游产品受到广大游客青睐,一些新项目、新玩法、新场景也创新涌现,激发冬季旅游新活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要达1.5万亿元。从北京冬奥会点燃冰雪经济的一把火,到“尔滨热”“滑雪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已成共识。更好地挖掘冰雪资源,打造全产业链,让“冷资源”更大地释放“热效应”,既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
冰雪旅游热“雪”沸腾,升腾出冬日新风尚。冬季是传统旅游淡季,气温降低使得人们倾向于待在温暖的室内,如何让“冰天雪地”也升起袅袅烟火气?要靠独特的旅游体验。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吉林长白山的温泉、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独特的自然资源加上民俗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旅游名片,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吸引人们走出温暖的室内,赏冰玩雪成为新风尚,冰雪旅游吸引人潮流动起来,激发出更大的消费活力。
冰雪经济有“面子”更要有“里子”。热热闹闹的冰雪旅游是引子,以冰雪旅游为基点,深挖冰雪产业发展潜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冰天雪地”的含“金”量。众所周知,旅游业的投入成本大、服务要求高,很多地方为了吸引游客,投入大量资源往往是“赚个吆喝”,最终落到口袋里的只是“叮铛几响”,因此,拉动地方经济不能仅靠文旅,还得拓展产业。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装备产业迅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冰雪装备相关的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也从2015年不到50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220亿元左右。冰雪装备产业“井喷式”发展,背后是市场需求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升。造雪机、滑雪模拟机、智能滑雪鞋垫、发热雪地运动鞋……更多的科技元素在冰雪产业闪烁,一方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降低了人们的参与门槛。我们看到,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南方“小土豆”也有条件到“家门口”滑雪滑冰;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让冰雪运动更加“触手可及”,更广泛地培育出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兴趣,推动冰雪产业发展。
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让“冰雪经济”成色更足。抓住北京冬奥会等国际赛事机遇,不断打造拳头产品,有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走出国门,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做优冰雪旅游服务的同时,持续增强冰雪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才能推动我国冰雪经济良性发展,夺取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