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年持续向千人床位数较低的新城区域布局一批新院区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池梦蕊)12月24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召开2024年北京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发展成效发布会。会上,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就教育医疗优化布局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展成效与下一步思路进行了重点介绍。
答好民生实事“成绩单”
教育、医疗等领域多项重大项目落地
在推动民生保障设施建设过程中,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引领作用,高度聚焦教育、医疗等关键民生领域,注重优质公共资源的均衡布局,精心谋划储备并高效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在投资方面,2024年教育、医疗领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底前均可圆满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公共服务领域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维持在100亿元左右,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推动了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新校区、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宿舍楼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积水潭医院回龙观医院二期也即将开诊,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
指标方面,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到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实有床位数从“十三五”末期的5.81张提升至2023年的6.35张,增长9.3%,2024年继续保持提升态势,医疗资源不断丰富。
在实际感受方面,聚焦平原新城、城市副中心等区域,新建了一批优质学校和三级医院,房山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部、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幸福感显著提升。
织密民生服务“一张网”
着重提升儿科等专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北京市积极回应群众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关切,通过储备政策、用好投资,推动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制定实施《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3 年版)》,全面梳理基本公共服务的9个领域、22个方面、89项内容及相关标准,为市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清晰明确的依据。
加快教育资源质量迭代升级。重点围绕人口集聚区和产业承载区,在全市范围内补充基础教育学位3.9万个。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良乡大学城清华附中高中部等优质教育资源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改善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二期等高校新校区建成投用。此外,北京工业大学等15个高校教学设备更新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首都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宿舍加快建设,新建宿舍不仅补充了高校宿舍缺口,还合理设置了学习、活动空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
支持优质医疗服务固强补弱。紧紧围绕2035年全市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左右的目标,统筹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通过中心城区与平原新城“一降一增”的策略,持续向新城区域布局新院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顺利开诊,提升了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同时,着重提升儿科、精神、中医等专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怀柔区妇幼保健院也即将开工建设。
布局顶层设计“谋长远”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断推进
面对新的发展需求,北京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民生保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后,系统总结建设经验,遵循儿童优先原则,以儿童需求为导向,聚焦政策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空间友好、环境友好等方面,研究制定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空间友好方面,稳步推进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的无障碍及适儿化改造。全市已设置“爱心斑马线” 500 余处,18所学校建设“安心通学路”,开通33条 “通学公交线”、配备72辆通学车。从今年下半年起,新建中小学普遍设置家长等候区。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高等教育提质扩容,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需求,谋划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建设,推动高校学科结构优化。制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支持政策及管理程序,鼓励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领域深度合作,培育发展新动能。
发挥国家医学中心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与新院区建设,谋划实施儿童医院、宣武医院等国家医学中心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医学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全力打造国家医学中心。
2025年,北京市将统筹政府和社会力量,妥善处理增量与存量、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增强民生需求保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本市基本公共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加大对完全中学、十二年制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一批高校新校区及学生宿舍建设,补充更多优质学位。持续向千人床位数较低的新城区域布局新院区,稳步提升千人床位数指标。
统筹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利用教育存量空间,根据学生规模变化错峰调剂使用,实现全市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有新院区的医院开展老院区病房改造提升工程,改善就诊环境。通过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盘活闲置资源、挖掘现有资源潜力,优化社区空间资源配置,为市民提供更多身边的服务资源。
激活改革创新动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支撑产业发展,加强央地协同联动,发挥国家科研平台的引领作用,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京转化。深化“三医”联动改革,释放医研产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打通医疗、医保、医药,创新健康管理、互联网诊疗、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等多元场景,逐步实现从“医疗看病中心”向“医学创新中心”的转变。
未来,北京市将不断优化教育医疗布局,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