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阅读“宁可碎片化,也不要碎屑化”
杭州日报讯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生活态度。12月23日下午,久居北方的著名作家张抗抗回到杭州,给家乡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人生与阅读”的精彩分享。这也是杭州“十二Yuè”全民阅读盛典系列活动之一。
分享会上座无虚席,其中不乏远道从宁波等地赶来的读者。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八年。分享会上,有人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反映边疆知识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这是张抗抗的第一本书。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张抗抗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耀眼之星,相继发表《北极光》《隐形伴侣》《赤彤丹朱》等代表作,是最早描写都市爱情的女作家之一。
年逾七旬的张抗抗十分健谈,不时飙几句带北方口音的“杭州话”,并盛赞杭州“十二Yuè”全民阅读盛典办得好。
张抗抗出生在杭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人生中第一笔稿费是小学五年级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一篇作文,拿到的10元钱稿费,当时是一笔巨款。
“我妈妈就说,拿出5元钱来买书,还有5元钱拿来孝敬外婆。”那本5元钱买的书,就是描写大自然四季更替的自然文学经典《森林报》。
“后来我到北大荒后,每年冬天是伐木季,我都积极报名参加,因为特别向往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估计这和我小时候读过《森林报》有关系。”
在阅读这件事上,张抗抗很感谢自己的父母,“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当时看不懂。我爸妈就说,看不懂就不要看,等你长大一点再看。他们的态度特别宽容。”她由此想对今天为如何辅导孩子读书而苦恼的许多家长说:阅读最好不要超越孩子的年龄段,不要追求“跨越式发展”。
张抗抗经历过阅读的“饥荒年代”,“当时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互相传阅。有一本书传着传着就散架了,有一个爱书的人用粗大的针线连起来,就变成了一本线装书。后来我每次探亲假,回到杭州都要‘大补’,拼命地看各种书。”
从过去的无书可读到如今的无从选择,张抗抗对电子阅读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她认为,手机已经成为“全民阅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多种阅读方式带来了更大的收益,比如她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手机上的一篇长文,出差时会带上一本薄薄的小书。
张抗抗提出,阅读“宁可碎片化,也不要碎屑化”,对手机上超量的信息可以作出有效的选择,筛除、屏蔽那些低劣、娱乐化的信息,把充满智慧与思考的信息留存下来。
“每天24小时,我们除了睡觉,全天候都在阅读。就像一棵树,每时每刻都在汲取水分、营养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