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唱响文物保护利用协奏曲

文物资源是破解文明历史的密码,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更是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奋进力量的坚实底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决定》,从7个方面作出部署,其中一项就是聚焦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体现新时代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

湖北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革命文化富集地,丰厚悠久的历史在荆楚大地留下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资源。数据显示,湖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拥有博物馆241家,文物藏品数量达250万件套。坐拥煌煌文物瑰宝,是荣光,也是责任。近年来,湖北两手齐抓,一方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让文物资源成为亘古不变、注解文脉的文化坐标;另一方面提高活化利用水平,让文物资源成为与时俱进、汇聚力量的精神源泉。

坚持保护第一,更好传承历史文脉。文物承载文明,承续文化,饱经历史风尘而更显弥足珍贵。文物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损坏或消失,就无法重新创造,因此要对历史文物心怀敬畏之心,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坚持保护第一,首先就要摸清文物家底。2023年,湖北高质量完成长江文物资源调查、石窟寺调查等近10项专项调查,为星散在荆楚大地的各类文物建档立册,为实现精细化保护和管理奠定基础。湖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高效开展,田野调查已全面启动,工作进度和质量处于全国前列。同时,湖北注重织密文物保护制度之网,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物安全责任人公示制度及文物密集区安全保护补偿机制,出台《关于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工作措施》《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印发《关于推进湖北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文物保护和管理建章立制。此外,湖北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人防+技防”,建立各级文物部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文物巡查机制,真正做到文物保护监管更智慧、更高效、更精准,进一步筑牢了文物安全防线,全面提升了文物安全管理水平。

推动活化利用,让文物焕发时代光彩。文物和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大背景下,不仅要保护好文物资源,更要善于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持续挖掘特色IP,湖北各地博物馆、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梁庄王妃“同款”首饰、越王勾践剑毛绒版、编钟卤蛋牛肉面等一批好看、好玩、好吃的文创产品备受青睐;打造文化品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千古绝响——曾侯乙编钟音乐会”,将编钟文化与编钟音乐融入百姓生活,开发了编钟原件演奏CD、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DVD、CDROM,年均销售近万张;强化科技赋能,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启动“繁星计划”,运用数字化手段,让县市中小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坚持守正创新,合理利用,激活文物资源中蕴含的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瑰宝就会永远熠熠生辉。

泱泱荆楚,文脉昌盛,物华天宝。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发挥好文物资源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价值,让灿若星河的荆楚文物标识来路、照亮前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娟娟(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何青】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