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高校博物馆有点“潮”,看珍稀藏品还能“蹭课”-中国吉林网
“如果你喜欢玩桌游,可以来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绿野先踪’展,玩玩展出的衍生剧本杀;如果你想体验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宋代雅趣,那一定不要错过‘时至清平’展,这里设置了点茶、书法等体验区,带你沉浸式体验宋代的生活和文化……”12月17日,由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发起的“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和超过36万名线上观众一起走进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介绍这家布展新颖别致、活动创意满满的高校博物馆时,博物馆馆员陈佳利给出了“边看边玩”的探馆攻略。
近年来,“文博热”不断升温,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当文博游成出游“新宠”,既在触摸历史中延续文脉,让历史文化成潮流,又激发文旅业新需求,带动一地一域的发展。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场景创新、宣传创新、参与创新等“花样”玩法中,努力接住“泼天的热度”,让博物馆有“看头”、参观者有“趣味”,引领文化出游新风尚。
以“展”相邀主意潮,快来高校博物馆“打卡”。抢抓“博物馆热”机遇,既要诚心邀约,也要创意吆喝。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设有“时至清平——宋代物质生活展”“绿野先踪——考古实证下的东北史前生活”“吾道何之——馆藏精品书画展”“风物暇年——馆藏精品青铜器展”“春和景明——明清精品瓷器展”等展出。显然,以科技赋能,着力为观展者打造沉浸式、具有穿越感的观展体验,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更能增强对大众的吸引力。同时,主题丰富的展览,满足大家多样化的需求,在这里来“打卡”,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更有利于讲好文物背后的中华文明、展示古代社会生活及文化历史图卷。
“玩转”吉林方式潮,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从“纯玩”到“边玩边学”,对出游“趣味性、特色性、品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玩转”吉林,就要探寻多样化的探秘路径。以高校博物馆为“地标”,在布展上力求丰富、生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推出了多种大型校园社教活动,让“含蓄”的文物把富有魅力的文化“讲出来”,并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玩转”吉林,不仅有美景、美食,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大学的名片“响起来”。同时,高校博物馆热,是公众与传统文化深度交融与双向奔赴,可以从线下“玩”到线上,运用短视频和动画介绍文物、3D还原书画展品、开设AI智能云讲解等,创新传播方式,让“文化味”与“烟火气”有机融合,更好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蹭课”学习功能潮,感受文物独特魅力。高校博物馆除了好玩、有趣,还能长知识,让博物馆从过去“到此一游”的打卡点变成了参观者的“第二课堂”。一家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校史馆是高校历史、文化和精神的缩影,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博物馆游,绝不是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逛一逛,既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又向社会推广高校文博资源,打造贴近青年的云思政课,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让一座大学、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具象化,让“文博游”有意思、有意义。
藏在高校中的“小众”博物馆,在这股热流的带动下,更好地出圈,既讲好大学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又提升公众文博游览体验,助力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拉动城市文旅发展。(唐小兰)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