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多彩时评:撑起“幸福伞”,让“养老”变“享老”
作者:陶玉
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从养老服务网络、服务形态等方面提出目标和路径,更好保障近3亿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幸福晚年。这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
老年人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推动者,社会你我都应当怀爱老之心、尽尊老之责、解为老之难,以实际有效的作为构筑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港湾。此次《意见》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还有从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到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从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了我国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总体性,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撑起“幸福伞”。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国事,更是民生大事。实现老有颐养是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问题的现实检验,是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体现。养老之任,养是根本,谁来养,怎么养,需要有良好的顶层设计、宽松政策和安稳舒适环境作为支撑。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年轻人为自己“小家”奔波,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面临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打造适合老年人更好生活的环境,才能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改革创新路径,坚持党建引领,做好养老服务规划设计,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美好生活。积极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活动中心全覆盖建设,让老年人“下楼”就能有社交圈;充分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党员干部、居民小组长、青年志愿者的作用,针对老年群体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进行点对点关爱;通过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一键求助、居家上门等服务项目,推动专业类机构服务向家庭延伸。同时,政府层面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强化对养老服务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监督管理,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
市场要发挥配置资源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完善社会化运营机制和扶持政策落实评价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要积极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利用好社区活动用房,引进市场主体,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开设幸福食堂、为老服务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优势资源和阵地,不断优化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社区氛围。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根据老年人兴趣爱好,积极组建太极队、舞蹈队、老年人大学等队伍和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区治理,让“夕阳”更绚烂。
同时,要呼吁全社会齐参与,强化社会互助共济功能,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统筹协调,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的社会支持养老服务格局。将养老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健康养老”“科学养老”“幸福养老”,为老龄人口生活起居提供坚实社会保障,让“养老”变“享老”。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