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岱年在北师大求学时光 试析对青年学子学术成长启示
2024年是张岱年先生诞辰115周年,先生曾于1928年至1933年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读期间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因其学术成就显著毕业后随即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开启了他通过教育和理论研究救国的学术道路。张岱年先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时至今日,我们不禁要问张岱年先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是如何取得那么大的学术成就呢?通过翻阅张岱年先生的著作,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一、好学深思 视野宽广
受蔡元培先生的影响,彼时的北师大亦推崇思想自由,实行兼容并包,这为张岱年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思想启迪。由于学校采取学分制,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张岱年先生在完成教育系课程之外,还旁听了其他系的课程。听课之余,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哲学著作和罗素、穆尔(一译摩尔)、怀特海、博若德等人的英文原著以及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反杜林论》和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的中译本,这使得他不仅增加了哲学知识,还受到了思想训练。
二、修辞立诚 既述既作
张岱年先生除了认真学习、读书外,还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大学期间发表论文20余篇,受到学界关注。在晚年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他说:“多写好,但不能做无根之谈,要以多读书做基础”,纵观先生的学术生涯,青年时期即博览群书同时能够阐发自己的观点,语言平实而内涵深刻。在“内卷”的今年,张岱年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或许可以为青年学子们如何攀登学术高峰做一有益参考。
三、直道而行 学术救国
张岱年先生身在校园却十分关心中国哲学的前途问题,时刻考虑中国哲学复兴的道路同时为我们党早期的理论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积极参与唯物辩证法论战,发表了《论外界的实在》《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辩证法与生活》《相反与矛盾》《辩证法的一贯》《关于新唯物论》《科学的哲学与唯物辩证法》等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在当时各种思想纷争的学术环境中秉持“兼和”、直道而行,为80年代提出“综合创新”文化观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是今年五四青年节激励广大青年最好的时代印记,而张岱年先生在大学时代青春向党、潜心学术的拼搏精神也特别值得莘莘学子学习,让我们在最好的青春年华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新篇章。(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李凤华)责任编辑:孙妍(EN083)